你patreon 咗未?

淺說香港媒體生態

維多利亞
Mar 20, 2022

自從2019年,再加上2020年中的一個國安法,香港就徹底變了,特別是媒體。蘋果日報被收檔,之後還有幾個網上新聞媒體陸續停刊,patreon就成為youtube以外的另一支異軍。

Photo by Moses Londo on Unsplash

以往有蘋果日報,紙媒加上網絡版,買一份或訂閱就看到N個作者,題材包羅萬有,論傳播力,首推youtube,之後就是蘋果。蘋果失去了,寫手們都跑去patreon落腳,讓粉絲們以月費或年費,繼續支持。

單純以文字和讀者溝通的,比較吃虧;能夠橫跨文字以及多媒體(聲音,影像)的創作人如果本就有知名度,更勝一籌。這是為什麼在youtube上,露面做直播,而又言之有物的,收看率很驚人;在這個範疇,我認為說國語的創作人的分析能力,比香港的更深入。在youtube當然也有「慣性收視」,這視乎受眾者對資訊「要接收的闊度和深度」,有些人知道一點點就滿足,並外就是資訊對自身的迫切性。這是為什麼「食玩買」「移民英國情報」「投資」類,會很容易、很快就得到很多訂閱的一些原因。

由於香港已經失去言論自由(也包括記者的提問自由),很多媒體人(香港稱之為KOL,紛紛離開香港這個熱廚房,在外國也加入youtube / patreon 行列,全職靠把口和筆搵食。這個現像在香港特別明顯。

究竟什麼情況下,粉絲們才會願意付費? 我不能代表其他人,以我自己為例,首先就是要「非常喜歡」(普通喜歡也不夠),我不介意這個創作人一星期才有一兩個節目(或文章),也不理會自己是否有時間看;在憎多彈藥少的情況下,sponsor一個創作人要慎重考慮。事實上,作為一個收費的創作者,縱使只有一個會員,也得要好好交貨,原因就是「顧客至上」,要收費的節目,特別考驗人的「食力」。

對粉絲們來說,出現了選擇困難症。

如果既喜歡畢明,又喜歡陶傑、鮑偉聰,還有趙博,沈博,張寶華,書生百用。。。等等,假若每一個都付費,一個月算起來就不菲了,只好從中挑選,衡量「最愛是誰」,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一些只好割愛只看免費的;在這個劇烈競爭的市場,那些沒有知名度的創作人,只好出盡九牛二虎之力「成名要趁早」。

我也在這條「食物鏈」的最底層。歡迎收聽我的朗讀(無料):bit.ly/36I9vA0

--

--

維多利亞
維多利亞

Written by 維多利亞

你說你會愛我一輩子,我真傻,居然忘了問『是這輩子還是下輩子』——宮崎駿